蓝牙定位技术的自述与疑问(九问)
以下是对蓝牙定位技术宣传内容的疑问。希望有利于探究真相,避免建用“两张皮”。
一、信标管理与信标工作质量
自述:
疑问:标签管理是管理“标识卡还是信标”?软件平台上看到的信标状况是实时的还是猴年马月的?从拓扑图看标识卡与基站实时通信能实现实时在线管理,蓝牙信标与基站不通讯,系统如何能查看到信标的实时运行情况(电量、在线/离线状态)?如果能查看到实时运行状况,为啥还要提供1年几次的巡检服务?人工巡检能保证信标信息全面、实时?谁来巡检?重大危险源、重要生产车间、巡检点、高塔等处的信标能让外人经常去巡检?巡检300、3000、10000个信标得需要多少人、多少时间?如何保证信标100%巡检到位?去巡检之前信标就坏了呢?信标依赖于人工巡检,人员定位系统质量咋保证?连自己都靠巡检、自己都管理不好自己,如何能管理好他人?如何能用于巡检管理呢?如何能用于安全管理呢?
二、判断准确性
疑问:蓝牙定位在信标安装位置理想、信标完好的前提下,在复杂工业生产现场的精度一般为5-10米,即+/-5-10m,咋能分清人在车间内外、楼层上下?如果分不清,咋准确判断在岗在位、超员、越界、电子围栏等?判断不准,高误报的系统有啥用处?融合GPS后的精度为10米,室内向室外行进时,蓝牙向卫星切换延迟20秒以上,20秒内无法读取人员定位信息,咋准确判断?
以上报警显示出的视频咋没有人呢?
三、报警可靠性(告警+报警)
自述:
疑问:系统能自动下发报警到现场人员和相关人员吗?能自动下发到涉险区域吗?如果不能,报警咋第一时间通知到生产现场?难道报警只是为了事后追究责任? 事先如何预防?事中如何控制呢?
四、实时性
自述:
疑问:5秒上报1次,意味着时延5秒,蓝牙定位本身延时2-3秒,定位+传输总延时7-8秒。7-8秒人能走多远?能发生多少事?系统还能实时、准确判断、报警吗?还能事先预防、事中控制吗?延迟报警有啥用?
五、信标防护
自述:
疑问:信标置于地面,夏天能抗长时间地面高温烘烤、酸碱水浸泡和各种损坏吗?冬天如何防止不被除雪铲走呢?5MT就能抗车辆碾压吗? 尘土、杂物、水、雪覆盖不影响信号吗?为什么有的用户加装不锈钢底座呢?蓝牙信标安装在马路牙子、墙壁等相对“安全”的位置,符合蓝牙定位布点要求吗?信标用胶粘在现场结构上,由于胶老化和钢结构高低温变形,信标非常容易脱落定位效果还能保证吗? 谁来负责信标维护呢?
六、标识卡日常管理
自述:
疑问:低电量提醒就能保证几百、几千人每天都能充上电?都有电?故意或忘记没充电,咋办?工作一天临近下班没电了,是人出事了还是标识卡没电了?靠人工管理保证有电靠谱吗?我们自己的手机具有各种提醒功能,不还是经常没有充上电、忘记充电。
卡充电次数多了,塑料外壳的充电口不坏吗?手机是金属外壳,充电口不坏。
七、效果真实性
自述:
疑问:软件显示的人一直在动,难道现场工作人员一直在活动吗?不停下工作?
现场用对讲机确认过实际位置与显示位置一样吗?不方便进现场的话,用视频联动确认过吗?
八、信号安全性
与蓝牙定位配套的LoRa基站,工信部2019年52号文和工信部2020年05月07日发布的工信厅通信〔2020〕25号文即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》,对LORA技术的使用场景及技术使用限制做了很明确的规定。52号文通过“任意时刻限单个信道发射”这一技术要求,将LoRa技术限定在抄表操作(并且不能进行控制操作)范畴!用于人员定位时,如何解决实时性差和单信道问题的?
LORA信号与对讲机同频,如何保证生产信号安全的?蓝牙定位+LORA传输系统有第三方信号安全EMC测试报告吗?
九、可靠并发量
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,lora模块的无线传输距离可高达8KM,为啥还需要20,000平米部署一个LORA基站呢?一个LORA基站理论并发200人,实际可靠并发50个人,中、大型工厂应急、大修人员密集时人员超过50人时咋办?漏人不?
总问:蓝牙定位系统定位不准确,判断不准确,实时不准确,系统不稳定,如何有效支撑安全生产日常业务?对安全生产真有用、真实用、真好用吗?如何避免“建用两张皮”?
扫码关注公众号,看更多精彩文章